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由于“五一”放假,绿色金融周报推迟刊发,因此本期内容包括上两周绿色金融领域重磅消息。
一、重点关注
1、五部门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交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有关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指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是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共同的使命和责任。金融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环境要素市场建设,分阶段逐步扩大我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利用好生态环境有关机构和单位的专业性优势,强化在碳核算、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助力碳市场建设。加强政银企三方融资对接,建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联合推介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需要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有机协同,会议的召开将助推金融部门与生态、产业部门的跨部门协作,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低碳转型发展。
2、ESG提升目标纳入银行保险业“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
5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五个部分、二十条,分别从总体要求、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银行保险机构职能优势、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组织管理体系、做好监管支持等五个方面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系统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提出目标,绿色金融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绿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持续提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指导意见》从国家监管层面对银行保险机构ESG表现提出提升目标,未来银保业需要在做好绿色金融文章的同时,关注自身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
3、香港发布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以便业界在发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时作出有根据的决定,并促进绿色资金的融通。
目前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包括四大行业领域共计12类经济活动,包括电力生产、交通、建造业、水务及废物处理业。
作为香港本地的分类目录,该目录的制定参考了五大原则:(1)与巴黎协定目标一致(2)指导行业避免洗绿(3)实现与其他地区分类目录的兼容性(4)相关目标和评判标准是基于科学依据的(5)采纳无重大伤害和最低社会保障原则。
在制定该分类目录的过程中,香港金管局也参考了中欧共同分类目录、中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等主流分类目录以促进标准之间的兼容性,扩大绿色融资产品的流动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的发布,标志着香港在全球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内地转型金融目录等标准类文件的出台提供了借鉴。
4、水利部发文推动绿色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水利部、中国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树牢底线思维,保障节水产业项目建设顺利、项目信贷资金安全。同时提出,针对节水产业重点领域,中国银行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支持,贷款利率享受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高端制造业、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利率优惠政策。优先支持省级以上水效领跑者、省级节水型单位、重点用水单位的节水项目。根据节水项目建设运营周期合理设置还款计划,缓解项目还款压力。另外,《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业务交流与信息共享,统筹推动节水产业发展。全面建立常态化项目对接机制,建立节水产业发展项目库,服务节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打造节水领域示范先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指导意见》由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联合印发,体现了绿色金融在推动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发展有助于金融要素在水资源利用领域的有效发挥。
5、上周碳价最高 103元/吨
5月10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40506-20240510)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3.00元/吨,最低价98.09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3.88%。
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34,262吨,成交额13,223,055.0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08,000吨,成交额9,914,400.00元。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242,262吨,总成交额23,137,455.00元。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57,005,500吨,累计成交额26,226,220,820.26元。
二、绿金实践
1、一季度绿色贷款增长35.1%,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
人行第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7万亿元,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1的贷款分别为11.21和11.3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4.57、8.72和4.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39.4%和34.4%,一季度分别增加1.48万亿元、8536亿元和5757亿元。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31.3%,一季度增加558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一季度增加3115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2024年绿色金融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环保领域仍是增长大头。
2、香港金管局延长绿色与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
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就《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延长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
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在2021年5月推出,向在香港发行的合资格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提供资助。香港财政司司长在《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延长资助计划三年至2027年,并扩大资助范围至转型债券及贷款,以进一步鼓励区内相关行业利用香港的转型融资平台逐步减碳。经咨询业界后,香港金管局更新了资助计划的指引,并将在资助计划延长当日即2024年5月10日起生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了重要的金融优惠支持政策,一方面有助于加速产业碳减排,另一方面也为内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了参考。
3、全国首笔“保险+转型金融贷款”落地
近日,中国太保与上海农商银行创新落地全国首笔“保险+转型金融贷款”。该笔转型金融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产品主要用于建材、环保等领域。上海农商银行向企业发放了全国首笔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4100万元,采用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方式,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的硫酸法锐钛型钛白粉生产转型发展绩效目标(SPT)挂钩,以金融力量激励企业绿色转型,若企业在评估期内完成SPT指标,则后续贷款利率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下调 10BP,有效降低企业转型的财务成本。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笔业务不仅是全国化学工业转型的首笔金融贷款,也是保险与银行业务在转型金融领域的首次跨界合作,是绿色金融产品的又一创新案例。
4、广州发布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
4月30日,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在广州南沙正式签约发布。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南沙分行宣布超1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助力解决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小气候友好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受益企业——碳境科技负责人现场讲述,企业前期因融资困难而计划迁出南沙,南沙开发区金融局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协调多方力量,为企业量身定制“气候金融服务”,创新全国首笔气候融担产品,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运营资金支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以地方政策创新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的模式,既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也向其他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