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吴子·图国》
魏武卒,是战国时吴起训练的一支重装步兵部队,战斗力强悍,破赵、攻秦、灭中山,它是令各个诸侯国都不敢小觑的力量。魏武卒多次以少胜多,带领着魏国逐渐走向巅峰,可是后期他们就消亡不见踪影,为什么无法重建魏武卒呢?
魏武卒士兵基础素养高、装备好、听指挥,将领吴起治疗伤兵深得人心
“魏武卒”是军事家吴起在担任河西守将时,训练出的精锐重装步兵部队。他在与秦军长期交战的过程中,领悟到兵不在多要在精,于是建议魏文侯用他的考核标准选取士兵,来组建一支精锐部队。
吴起是把“精兵”这二字贯彻到了极致,根据史料记载,想要通过选拔加入魏武卒,就要达到以下水准:能拉开12石的重弓,能背起50支箭,扛着铁戟或长戈,穿上三层铠甲戴上铁盔,腰佩利剑,携带3天的粮食,半天行军一百多公里。这些条件直接刷下至少70%的人,从基本素质上,魏武卒就领先其他普通部队一大截。
成为“魏武卒”不仅是成为国家的士兵,还能让家里人免除劳役,分得一百亩土地。这些政策对平民百姓来说,极具诱惑力,加入这支部队能让家里的生活水平直接提升一个档次。如果获得战功还可以晋升爵位,一人获得战功全家受益,这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欲望,士兵都是愈战愈勇。
魏国是大型冶铁中心,魏武卒装备都是配备刚推广使用的铁器,此时魏国刚经历变法,有财力为这支特种部队打造优良的铁器装备。
这支部队纪律严格,训练有素,吴起用起来就是“如臂使指”。同时,他还放弃了优越的将领生活条件,同下等士兵同吃同住,有士兵生病他还照顾病人,使得众多士兵追随他。
魏武卒部队精锐能干,曾仅凭借5万兵力打的秦军50万士兵丢盔卸甲
公元前453年,秦国政局混乱实力减弱,魏国则实行军政改革实力大涨,这样一消一长之际,魏王就有了向西发展的想法。于是,在公元419年开始在河西地区试探秦国,先派士兵渡过黄河,在少梁建造城池坚守。这次秦王派兵出击反击,战争持续两年,结果秦国战败。然后,魏国趁热打铁占据了河西多地,吴起加入后更是完全占据了河西。秦国就这样丢了河西,被迫建造长城坚守。秦王也不甘心就这样丢掉河西,于是挑起了阴晋之战。
公元前308年,秦王趁魏国举全国之力与楚国大战,无暇照顾后方,也学着倾尽全国兵力出兵五十万前去攻打阴晋之地,准备夺回河西。此时,魏国在河西仅有五万新兵,秦国时机选择不错,但不巧的是,这些士兵正是魏武卒,吴起也在此处。
秦国大败,打的丢盔卸甲,五十万兵力输给了五万精锐的魏武卒。
自吴起统领魏武卒南征北战起,创下了大战74场,全胜的战役有64场,其余均不分胜负的战绩。魏武卒的存在令人闻风丧胆,将领吴起更是征战沙场,参与大小战争百余回,未曾尝过一败,后人把他和孙武并称“孙吴”,夸赞他的军事领导能力。
魏武卒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魏国无力重建精锐部队再现辉煌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武卒士兵年龄增长,战斗力开始下降,再加上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开始贪生怕死。将领吴起也在这时离开,魏国的军事战略错误,直接导致了魏武卒在此后战役失败,损失惨重。因为魏武卒对士兵要求高,训练时间又长,于是无法及时的补充兵力,最后魏武卒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魏国为何不重新选拔训练魏武卒呢?纵使魏国有想法,那也是有心无力。魏武卒的建立恰逢魏国经济繁荣时期,尚且可以养得起,但是后来魏国经济衰弱,无法负担起重新选拔和训练的成本。即使是重新挑选新兵,那也不能达到魏武卒的水准。
魏武卒的核心是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他们早就被错误的军事战略葬送在沙场中。此外,敌人也不会给魏国几年时间重新练出魏武卒这样的精兵部队。最终,魏国也没有机会重建魏武卒,就被秦国吞并。
总结:
魏武卒强悍的战斗力震慑四方,在吴起还在的时候屡战屡胜,但后期因为多种原因消亡,魏国国力也无法重建魏武卒,致使魏武卒彻底消失在历史中。世上哪里有什么常胜将军,有战就会有败,无数的热血男儿埋葬在沙场之中。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第一》
河西秦国吴起魏国魏武卒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