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后,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主办的“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分别在梅州大埔、茂名、肇庆、佛山、惠州、河源、中山等地拉开帷幕。
鉴定专家奔赴各地市,为广大市民奉上文化大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展的“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持续深化与各地市博物馆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研究与教育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收藏爱好者走入博物馆,习得更专业的文物知识。
各地“南粤鉴真公益行”现场人气“爆棚”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中山举办,“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距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20分钟时,等候区已座无虚席。43位收藏爱好者一共带来了435件(套)物品,其中,属于文物范畴的物品高达317件(套),不少钱币、书画、陶瓷、玉杂让鉴定专家深感惊喜。一位藏家带来清代肖玉堂草书四条屏与清代尹囷草书对联,笔力强健,行文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南粤鉴真公益行——中山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纸质类文物。
此外,一份民国时期的手稿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作者郭濂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日记,坚持了整整八年,让人动容。日记涵盖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富有生活情趣。
梅州大埔历史悠久,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活动当天下着绵绵细雨,提着大箱小件的收藏爱好者早早来到博物馆等候,不少人从包中掏出自己带来的宝贝,与同好分享收藏心得。
“南粤鉴真公益行——大埔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陶瓷。
当地古玩收藏氛围浓厚,一些市民来到博物馆参观时,正好看到了“南粤鉴真公益行”的鉴定桌,便立马赶回家中取出藏品来鉴定;也有市民抱着刚从附近的古玩圩淘来的宝贝,希望能让专家们“把把关”。还有一位收藏爱好者专程背着多件藏品,从汕头赶来,希望能将藏品捐赠给当地博物馆。
在茂名活动现场,一位藏家带来六件让人眼前一亮的宋元时期瓷器。这些瓷器中有四件是宋代青白釉刻划花碗,一件是宋代青釉刻划花碗,还有一件是元代黑釉瓶。鉴定专家告诉记者,青白釉刻划花碗较为难得,为南海I号沉船瓷器的同款,胎质细腻,纹样洗练,是典型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
“南粤鉴真公益行——茂名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陶瓷。
茂名市活动现场,一位市民带来宋元时期瓷器。
几位来自韶关的藏家特意驱车三百公里前往佛山站现场。他们带来了包括金属、玉器、陶瓷在内的40余件物品,绝大多数为晚清以来的日用瓷器。藏家欧女士介绍,这些日用瓷器几乎都是从位于韶关乳源的瑶族家庭中购得的。“我们当地有一个收藏群,周末会一起开车到乳源的山上去‘寻宝’。这些瑶族家庭往往拥有许多旧物件,留着过往的生活痕迹。希望尽绵薄之力将它们有效保护起来。”
有意思的是,鉴定专家发现,有不少陶瓷器产自佛山石湾。它们在数百、数十年前从佛山出发,历经辗转到达韶关,如今又因为“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重返佛山原产地,形成了奇妙的缘分。
一件用蓝彩书写了“15cm”标识的民国时期外国医用研钵和一件中亚风格玻璃执壶,可谓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有一位藏家带来了一对民国时期的石湾窑卧鸭,纤毫毕现,活灵活现,所搭配的木座雕工精湛,形如碧波,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此外,还有一位藏家专门携带民国时期的族谱前来,鉴定专家表示,这部家谱用墨、用纸极为考究,时隔百年仍然清晰如昨,前人还附上两本空白家谱给后人填写,可见其用心。
受惠州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不少收藏爱好者还抱着学习、分享的心态来参加“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活动伊始,专家的鉴定桌前便大排长龙,不少藏友在专家鉴定后,依旧留在现场,希望能抓住难得的机会,多学习一些文物收藏“干货”,以此提升自己的收藏水平,并积极联系博物馆捐赠藏品。
藏家需关注文物出入境法规
“南粤鉴真公益行——惠州站”活动现场。
在河源站活动现场,不少观众与鉴定专家展开了热烈交流,还多次折返家中,带来藏品向专家咨询,如金元时期钧窑碗、明代黑釉瓶、清代锡壶、扇面、医书、民国黄花梨箱等,种类繁多。有一位藏家特意从香港赶来,向专家请教藏品年代之余,还咨询了能否携带早年在境外购买的收藏品入境等问题,于是,“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秒变”专业课堂,工作人员向在场观众详尽解答了文物进出境的相关政策及手续。
“南粤鉴真公益行——河源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纸质类文物。
而在肇庆站活动现场,鉴定专家发现,当地藏家流行收藏玉器,在鉴定的物件中不乏新石器时代玉燕、北宋玉圭等风格独特的玉器。此外,送鉴文物还有明素三彩烛台、清中晚期铜摆件、清嘉庆陶买地券、现代许麟庐画片等。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颁布的《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中,许麟庐便是在列名家之一。鉴定专家提醒现场观众,文物进出境政策不断完善细化,个人想携带藏品出境,需要留意申报方法及最新要求。
“南粤鉴真公益行——肇庆站”活动现场,专家为市民鉴定玉器、杂项。
5月30日下午,“南粤鉴真公益行”旗下活动“博古鉴真”走进广东省博物馆,吸引了大量藏家。鉴定专家介绍,本次鉴定的物件既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外销文物,也有民国时期侨批,证章、债券,还有宋代铜镜、日本铜镜、民国内画鼻烟壶等,种类十分丰富。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共开展31场次,服务群众936人次,鉴定物品为4203件,其中文物为1065件。
“博古鉴真”活动现场。
鉴定专家透露,不少收藏爱好者都是“老面孔”,“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收藏的爱好,让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文物重新焕发光彩。”
据悉,“南粤鉴真公益行”是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重磅推出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自2023年起便被列为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项目之一。该品牌着力打造多层次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体系,包括每周二常态化鉴定活动、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开展的“博古鉴真”活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特定节日开设的会场配套活动,以及前往各地市博物馆开展的鉴定活动等,旨在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合法合理收藏,促进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今年将持续开展“南粤鉴真公益行”系列民间收藏文物公益咨询鉴定活动,6月将走入潮州市与四会市,详情敬请关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南方号及同名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活动预告。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李悦婷
【图片】主办方提供